谭东海,现任冷水江市人民法院执行局副局长。先后被评为娄底市法院系统办案标兵、冷水江市政法工作先进个人,并荣立三等功,近三年来,两次被评为优秀党员,两次被评为优岗。
说起谭东海,单位同事总是第一时间竖起大拇指,心里满是敬佩!“他总是能干大家不想干、干不了的事。”在谭东海看来,执行工作事关公平正义的最终实现,容不得半点相互推托、松懈怠慢,也容不得半点偷懒耍滑、有失公允。在岗27载,他始终铭记责任,踏实苦干,敢闯敢拼。现虽已年过五旬、身患冠心病等多种疾病,仍奋战在执行工作最前沿,近三年结案更是达二千余件,且经其手办理的执行案件无一瑕疵件、无一信访件。
▲攻坚路上的“排头兵”
“让我来”,这是同事们听他讲过最多的一句话,但凡是执行工作中难啃的“硬骨头”都有他的“咬痕”。2016年,执行案件呈现“指数”增长态势,执行局陷入“人荒”境地,亟需从其他庭室调派人手充实执行力量,院党组将其列入至执行局工作的人员名单中,此刻尽管他已患冠心病、胃病等多年,但为工作需要,他又脱口而出那句“让我来”,这一来就是6年。来执行局的第3个年头,“基本解决执行难”战役拉开了序幕,这场战役中,他办公室的灯往往亮到最晚,周六日更是无暇休息,这样的情景整整延续了半年,这让本就身体亮“红灯”的他更堪重负,但他仍旧任劳任怨,毫无怨言。
“迎难而上,无惧无畏”。2021年9月的一天,为办理追偿权纠纷执行案件在外奔波3月之久,但案件却毫无进展的他,这天终于在长沙某银行查询到一条财产线索,执行僵局此刻终于有了打破的曙光。根据财产线索指向,亟需前往北京,此时的北方还处在零星疫情发展期,一边是希望、一边是健康,两难境地最难抉择!然他毫不犹豫、当机立断,“这是唯一的机会,我必须去!”经请示领导特批,他冒着感染疫情的风险进行执行攻坚,当天便赶赴北京查询核实被执行人保险现金价值,连续几天几番波折终于完成了冻结手续,返冷水江隔离后,他仍用电话沟通的方式开展工作、关注案款进度,现相关款项已全部支付给申请执行人。在隔离期间,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执行工作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付出百分百的努力!”
▲为民路上的“燃灯者”
“他走到哪都带着一些书,我们总跟他开玩笑,这别不是你的‘小情人’吧,形影不离。”时刻不忘充电是他办案数量多、质量好的根本原因,这也使得他快速成长为能熟练办理各种民商事案件和执行案件的“多面手”。他总说,“如何最大限度维护好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除了身怀公平正义之心外,更需要有过硬的业务能力和够多的办案经验,任意缺一就是辜负了人民群众对自己谭法官这一称谓啊。”多年来,他经常带着书记员奔波在外,接连几个晚上周转几个城市、几天下来几顿面条作伴、几个月只能向妻儿母亲通几次电话报平安等等的情况时常存在。为此,他的办公桌前总是留着一张小纸条,上边清晰写道,“要记得给家里通一个电话!”一直经年累月跟随其外出办案的书记员这样讲,“谭法官此生不负法院工作、不负任何一个当事人、唯负自己的身体和家庭!”
“民生为大,执行为民”。在办理涉云南某公司执行异议案件过程中,几经查询和努力都发现被执行人名下财产空缺,多年执行经验和平时专业所学告诉他存在极大财产隐匿可能性,为切实让申请执行人权益得到兑现,他一遍遍的再次调查取证和一次次的奔走被执行公司登记地,历经数月、地跨数省,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掌握了被执行人隐匿转移财产、拒不履行法院判决的充分证据,最终促使被执行人自觉履行义务,为申请执行人挽回了四百万余元的经济损失,申请执行人接到领取执行款电话的那一刻,哽咽的从嘴里发出,“曾经多少个夜晚我都梦到我的钱没了,现在悬着的心终于踏实了,再也不用因为这个久久不能入睡了,谢谢、太谢谢你们了”。他为了执行案件又何尝不是多少个夜晚难眠,在他心里,把当事人的钱看得比自己的钱还要重,“申请执行人的钱我必须尽最大努力、尽最大可能去执行到位,这样我的心里才能踏实。”
▲成长路上的“引航人”
“自己办好案是远远不够的,要想把全局全院的办案工作提上一个档次,需要紧紧依靠大家,特别是促进青年干警快速成长成才。”这是他多次在局会议和全院性会议上秉持的观点,也是多年工作中他身体力行的鲜活展现。在忙碌的执行局工作中,总有一两个年轻干警在他办公室跟他讨论执行策略,如何快速、有效执行到位等等,他也总是言传身教、倾囊相授,执行局的那群年轻干警深受感染,自此在他的称谓中,也多了一个“谭师父”的称呼,“亦师亦友”大概就是这般。除热心指导外,还曾多次帮助其他干警顺利办结案件。
“顾全大局,绝不简单办案”。在办理怀化三位案外人提出的执行异议案件过程中,他细心发现被执行人某公司的存款,本不属于本案执行范畴,但为避免其他执行法官再次查找线索产生的重复性工作,立即展开调查,并第一时间移交相关财产证据至其他执行法官、告知进行查控,最终协助法庭执结两案并顺利办结自己的三个执行异议案件,达到了在一周内结案五件的良好效果。
六年执行路,他从执行路上的新兵已然成为了身经百战的老兵,不仅是“让我来”的发声者,也是“我能行”的实干者,更是“跟我走”的引领者。此刻,回想来时的工作、看到执结的案件,他满脸欣慰,眼神坚毅,透露的是对司法事业的无限热爱、彰显的是对法治信仰的坚定与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