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苑随笔
记忆中的那些日日夜夜
——记审理尚同军涉黑一案的时光
分享到:
作者:贺丽  发布时间:2021-06-24 16:41:22 打印 字号: | |

一直犹豫了很久,不知道要如何下笔记录我们“4.17专案组”曾经经历过的日日夜夜。那些日子里有焦虑,有喜悦,有争执,有欢笑,有流泪,有微笑。所有的一切,现在回想过来,都化为了人生中一段不可磨灭的回忆及一段不可复制的经历。

当初,我们几个女生,在党组副书记、副院长陈建新的召集下,组成了专案组。开动员会期间,我们嘻嘻哈哈,不断打趣罗立晖庭长,因为我们猛然发现整个专案组只有他一位男同志,而他还是我们的组长。我们想着,三个女人一台戏,我们专案组可有六名女同志。这场景将来会妙不可言。但随即,我们意识到了此次任务的严肃性、复杂性及紧迫性。任务重大,时间紧急,一种无法完成任务的焦虑不安的心情在我们心中蔓延。怎么样在最短的时间内阅读将近七百本案卷,怎么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审将近30名被告人,怎么在最短时间内梳理出错综复杂的案情,怎么在最短时间内开庭审理,对涉黑势力进行最有效的打击。这些一桩桩任务摆在了我们面前。我们瞬间就从吵吵闹闹的女孩子变成了认真严肃、干劲十足的女法官。

我狠下决心,剪掉了留了多年的长发,变成了“假小子”,准备效仿木兰从军。谢回力、刘八竹二名同志干脆将家搬到了单位,吃住全部都在离办公楼不到五百米的区域。李玲同志将自己的婆婆请了来照顾儿子、老公,自己则准备全身心地投入到此场战役中。赵勤、陈伶俐两名书记员同志也全副武装进行了战备状态。罗立晖组长则马不停蹄地开展了各种台前幕后的繁忙的工作。

 一场“战役”即将打响,但这场战役中没有千军万马,没有枪林弹雨,只有我们埋头翻阅案卷的身影,偶尔我们遇见了困惑,马上进行简短的交流,只有我们半夜撰写审理报告的灯影,偶尔我们犯了困,立即喝点水说说话。只有我们聚集在电脑前校对文书的倩影,一遍一遍又一遍,罗组长说不能有一个错别字,每当我们发现一个错别字就和中了彩票一样高兴,甚至欢呼雀跃。这种高强度的工作持续了将近二个月的时间,我们终于迎来了开庭的那一天。而在开庭前的一晚,罗组长史无前例地放了我们一晚上假,我们开心又紧张,他说“你们这些女孩子今晚赶紧回家,早点睡觉,养精蓄锐,明天还有一场硬仗。”而他自己却还在专案组的办公室做各项准备工作,直到凌晨3点。

 庭审整整进行了三天半,没有午休时间,全程都要注意力高度集中,我发现自己正好处于生理期,顿时觉得心情尴尬,专案组的女孩子们知道后都有意安慰我,让我内心感受到了温暖。每个庭审的中午我们专案组成员就简单地一起吃个盒饭,但盒饭中有汤,有蔬菜,还有粉蒸肉,让我们感受到院党组对我们一份浓浓的关爱。

庭审顺利结束后,我们的工作并没有结束,反而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合议庭的成员研究讨论了二天二夜的案子,期间我们女孩子一个个面容憔悴,面色蜡黄。以前美美的八竹同志脸上都起了小痘痘,以前身材有型的李玲都有了小肚腩,以前微胖的我反而清瘦了些,而罗组长的黑眼圈却又加深了。

终于熬到了宣判的那一天,没有人看得出来我们已经放弃双休、放弃晚上休息时间,已经连续作战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没有人看得出来我们专案组所有成员哭过、争执过、纠结过、焦虑过。所有这一切都只因为我们心中那坚定不移的信仰“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其实,“4.17”专案组还有太多有趣的小故事值得我记录,值得我不停地去讲述。虽说这些事情并非惊天动地,也并不一定会催人泪下,但这就是我们平凡的办案日常,有苦也有乐,有乐也有苦。习主席说“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只要有坚定的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

“4.17”专案组只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的一个小小的专案组,我们很平凡,很多事情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但此次专案组成员团结一致,相互关心,其拥有的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奋斗精神会一直鼓舞着我,激励着我在将来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


 

 
责任编辑:彭弘仁
娄星区法院涟源市法院冷水江市法院新化县法院双峰县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