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风采
龚安惠:智慧法院建设路上的孺子牛
分享到:
作者:梁成文 张丽艳  发布时间:2021-02-07 15:33:02 打印 字号: | |

在法院队伍里,司法技术室工作人员属于默默隐身于幕后的群体。“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催人泪下的事迹。有的是长期在岗位上坚守,尽职尽责完成各项任务,作为四级主任科员的她,十二年如一日,踏踏实实办事,逐步成长为娄底中院智慧法院建设的中坚力量。”同事如是评价龚安惠。

今年34岁的龚安惠是娄底市中级人民法院司法技术室四级主任科员。在法院系统里,她可能是个年轻的干部,但在司法技术室却是一名“老兵”。2008年,计算机专业的她放弃了大城市高薪工作,遵从内心的选择,考入娄底中院,在司法技术室信息化建设岗位上一干就是十二年,也迎来过许多高光时刻:2015年荣获娄底市人民政府嘉奖,荣立三等功2次,被评为先进个人6次,获评全国法院信息化工作先进个人!

初入法院工作时,上网速度慢、容易卡顿是同事们使用电脑时普遍的反馈,“安惠,帮我看看电脑怎么了?”面对求助,她总是随叫随到,不厌其烦帮助解决各种困难。为提高同事们的工作效率,她开始着手改善硬件设施,作为娄底中院唯一在编在岗的计算机专业人员,在单位技术力量薄弱的情况下,她以孺子牛的精神遇到困难就克服困难,遇到问题就解决问题,加班加点地完成了娄底中院机房改造工作。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龚安惠敏锐地意识到信息技术对于提高法院工作效率的作用,她认真学习中央、省、市关于“智慧法院”建设相关重大决策与部署,学习信息化专业及审判业务知识,紧紧围绕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要求,积极开展工作,先后参与完成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数字法庭改造、高清数字监控系统等重大信息化建设项目,夯实了娄底中院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并积极与各审判业务部门对接,推广电子卷宗深度应用、文书智能编写、网上送达、互联网远程开庭、无纸化办公等各项信息化应用,大大提升了娄底中院信息化应用水平,切实减轻了一线法官办案压力,助力了娄底中院审判质量、效率和公信力的提升与巩固。

成绩的取得不是一簇而就,是一次次经验积累而成。2017年,“李亿龙案”在娄底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除了现场庭审外,另需设立三个庭审观摩场所,整场庭审需完全断开内外网络,时间紧,技术要求较高、难度较大。彼时,娄底中院信息化建设基础相对薄弱。为了优质高效审好“李亿龙案”,娄底中院组建了多个工作小组,龚安惠担任技术保障工作小组的骨干,全程策划组织实施,需根据要求保障庭审指挥、庭审观摩、庭审录音录像及证据展示、通信信号屏蔽等各项系统正常建设及稳定运行。那段时间,与审理组的同事进行技术需求沟通,与技术外援进行技术咨询了解,对整个庭审技术保障方案进行了搭建和细化,将审理组的所有想法和需求一一落实到位,她办公室的灯在晚上12点以前从未熄过。为了不打扰正常的庭审活动和审理组的工作需要,有好多个晚上,龚安惠通宵达旦、夜以继日,睡在了法庭内。她的辛苦付出也得到了回报,“李亿龙”案零事故顺利审理,并得到上级领导及中院同事的充分肯定。

在扫黑除恶战役中也能看到龚安惠忙碌的身影,她和同事们一起为“1.24”、“4.17”、“3.14”等多件重大涉黑刑事案件的开庭审理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与保障,为扫黑除恶工作保驾护航。在审理“4.17”重大扫黑除恶案件时,为确保技术上不出差错,她与同事多次进行庭前模拟,准备了好几个应急预案,为保证每个会场每个技术保障小组的工作人员均能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和要求,并能在紧急情况下知道应对,细致的她将每个技术保障组的工作人员工作以清单形式列明,一再检查,并以文件形式发放到每个人手中。“技术工作有很多不可控因素,作为技术人员,把不可控因素发生率降低到最低是我一直以来的追求。”龚安惠笑着告诉记者,孜孜不倦追求完美是她的奋斗目标。

今年疫情期间, 为保障防疫庭审两不误,龚安惠积极与全室技术人员探索“互联网庭审”系统的应用,在全省法院率先启用线上开庭新模式。为了减少出行,避免人员聚集,将网上立案、网上调解、网上庭审、网上阅卷、电子送达等网上诉讼服务的操作步骤精心制作成小视频在微信公众号上分享,指导诉讼当事人利用网上诉讼服务维护合法权益,为防疫工作提供有力技术支持。目前娄底已实现两级法院云上法庭全覆盖,互联网开庭总数量居全省前列。

学习路上永不停歇,龚安惠并没有止步于专业上的不断提高,为了更好的做好工作,非法律专业的她利用休息时间不断学习,2012年通过司法考试。

龚安惠十二载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把责任扛在肩头,用行动诠释责任,点滴辛勤最终汇聚成推动娄底中院“智慧法院”建设不断向前发展的磅礴力量。

 
来源:娄底市中级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陈晓明
娄星区法院涟源市法院冷水江市法院新化县法院双峰县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