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新闻 > 法院动态
红网:后发先至 “娄星模式”成司法改革样板
分享到:
作者:刘玉先 袁雅琴 郭天岩  发布时间:2017-09-30 16:57:30 打印 字号: | |

红网时刻9月18日讯(记者 刘玉先 袁雅琴 通讯员 郭天岩)"娄星法院的司法体制改革工作紧紧围绕着司法责任制改革这一核心内容,主动、全面、深入、系统、务实地推进各项改革举措,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9月18日,娄星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郭超群在娄星区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现场推进会上介绍该院司法体制改革的经验。娄星区法院创造的“娄星模式”,打造了改革亮点和品牌,成为了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司改的一面旗帜,娄星区委书记彭健初对娄星法院在司法体制改革中取得的实效予以了高度肯定,娄星区委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现场推进会选在该院召开,要求与会人员认真学习经验并推广。  

面对困难 率先启动改革 

近几年来,娄星区人民法院案多人少矛盾较为突出,案件审判任务从2013年的4909件急剧上升至2016年的11942件,增加140%,而人员编制数只从95个增加到105个,增幅仅为10%,全体办案人员竭尽全力,结案数量屡创新高,但结案数量的增速总是赶不上新收案件数量的增速。

“娄星法院的司法体制改革从一开始就是没有留退路,面对法院的工作困局,我们别无选择,唯有勇往直前,才能突出重围。”娄星区人民法院院长郭超群对记者说。为了破解工作困局,2016年9月,在全省法院法官员额制改革启动后,刚刚到娄星法院任职的郭超群便着手启动全面推进各项改革工作。

突出重点 精心设计改革举措

娄星区人民法院并非我省首批司法体制改革的试点法院,但面对严峻的形势,率先启动了改革。2017年1月22上午,该院召开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改革动员部署大会,标志着司法责任制改革正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随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40名员额法官的遴选,确立审判团队的核心;与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法学院合作培养法官助理,解决法官助理的来源;通过采取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选聘了一大批优秀书记员,解决了书记员的来源。2017年4月,1名员额法官+1名法官助理+1名书记员的“1+1+1”审判团队组建完毕。

审批团队有了,权责还必须明确。2月22日,《关于进一步明确司法责任制改革实施以后相关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的通知》下发,明确所有案件原则上由员额法官依法独立裁判,裁判文书由员额法官直接签发,员额法官对承办的案件质量终身负责,真正实现“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通知》还规定,员额法官每年结案不少于200件,机关庭长不少于150件,法庭庭长不少于120件,分管院领导不少于70件,院长不少于10件,无正当理由不能完成办案任务的,必须退出法官员额。

为了解决司法效率问题,娄星法院通过优化,设置了诉讼服务与速调速裁中心、审判执行中心和司法内务中心三大中心,实行扁平化管理,确保85%的力量在办案第一线。同时,建立专业法官会议制度,统一裁判尺度,对有争议的案件进行商讨,保证办案的质量。法官考评委员会对法官的业绩进行考评,考评结果作为法官奖金分配、晋升或退出留转的重要依据。

善始善终 司改效果明显

一项项精心设计的改革举措的出台,都紧紧围绕司法责任制改革这一核心内容稳步推进,今年1至8月,娄星区法院结案量比去年同期增加1508件,增幅达50%,所结案件服判息诉率提高6.9%,二审改判率下降4.66%。办案的速度加快了,法官的责任心增强了,当事人的满意度提升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社会各界对娄星法院的评价明显改观,“娄星模式”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和省委政法委的高度评价,并要求予以经验推广。

“我深知,我们的改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在前进的道路上必然还有无数的困难在等待着我们,我们将坚定信念,继续攻坚克难,奋力前行,为中国的司法体制改革作出更大的贡献。”面对领导的肯定和同行的赞誉,郭超群这样说到。

javascript:

 

来源:娄底市中级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李良洁
娄星区法院涟源市法院冷水江市法院新化县法院双峰县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