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精准扶贫,总有一种温暖在守护
分享到:
作者:肖蔚  发布时间:2017-06-19 11:54:23 打印 字号: | |

夏日的暴躁被大雨的缠绵所驯服,好不容易抽出不用开庭的一天时间,我们来到了田坪镇毛家凼村---精准扶贫。

分好小组之后,我们来到各自的帮扶对象家。在同村人的带领下,穿过连自行车都不能驶入的五里多田坎加山路后,我来到了我的联系户家。远远地望去,不知经过了多少年的风风雨雨,已经破烂不堪的木屋歪歪斜斜。从门口往里望去,只见一位消瘦的老人脸色蜡黄,那捏着筷子的手微微地抖着,夹到了菜后,慢慢地将手缩回来,吃力地抵下来,轻轻地咀嚼着。

进入房中,表明来意后,这对毛老先生夫妇很是热情,妻子小心翼翼地从一个老式碗柜里拿出几个有缺口的杯子,仔细地擦了几遍之后,从一个破旧的热水瓶里倒上热水递给我们。毛老先生从里屋拿出一个满是褶皱的塑料袋,在这个收藏很久的塑料袋里抓了一把自制烟丝递给他同村的、我的领路人。雨中的屋内,昏暗潮湿,木墙皮早已脱落了,墙上凹凸不平。老人的孩子都外出打工了,夫妻两都体弱多病,但两人坚持自己做少量庄稼活维持着平日生计。空气似乎因为这位老人的浓重气喘而变得混浊,但这气喘声在蛙鸟声环绕下,又显得多么的微弱。颤抖的手不停地想为我们调着黑白电视,却没有停下来,因为没有一个可以定格...两位老人不断地感激着国家的扶贫政策,亦不断地感谢着我们工作之余对他们的帮扶。此刻,没有似“同情”的杂质,反而放逐地理解。因为,我深刻地领悟着,在他们的坚强面前我如蚍蜉一样渺小,只有仰慕如心生的震撼。

普通,是他们的包装;高贵,是他们的灵魂;勤劳,是他们的资本;善良,是他们的本质。汗水、辛劳、泪水、离别...物质是相对依存的,谁愿意处苦困之境沉默,甘心安静?生活与生存是一个人对生命的理解,他们呆坐在石头上,用迷茫的眼神盯着前方冥想。不知疲倦的身影,仍然期待与希望的共释。屋前的桃树结果了,叶子长得热烈而放纵。临走之前,两位老人执意要我们摘些桃子带回家,我们却之以恭。

 看到帮扶对象的坚强,我不由地想到了平日生活中的铺张浪费,“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帮扶他人的同时,也应该想到自身的不足。没有人会在清晨回味,却有人在黄昏中叹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人生就好像是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计好比分母,分母愈大则分数的值就愈小。”一个人要学会正确地自我审视,把生命活得精彩有价值。帮扶他人,关怀他人的同时,反思自我,精彩自我,同样也是帮扶自我,温暖自我。

是谁无意挽住了烟雨弥漫的朦胧,释放了夏日秧田的芬芳?该如何诠释超凡的想象才不过于矫揉造作?该如何理解悲与喜,才能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我把目光定格在田坎的分界线上,把心搁浅在这个村庄,遐思着精准扶贫的内涵,无数镜头绷紧我的神经,强迫我记住、记清。或许,是用一颗纯洁的心感受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怀,一如既往地相信人世间的美好。幽默或伤感或鼓励或憧憬的祝福是这个季节最美丽的语言,如同所有真诚的心一样,传播温暖的馨香。为适应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需要,精准扶贫,已成为社会中一个响亮的声音,呼唤着每一个有责任感、正义感和使命感的华夏儿女,传递温暖关怀。

人与人相互之间的善意关怀,是一种人文的体贴。精准扶贫是目标,更多的是一种过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保持坚守不移的信念,总有一种温暖在相互守护。

 

 

来源:新化法院
责任编辑:陈婧
娄星区法院涟源市法院冷水江市法院新化县法院双峰县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