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帝是中国历史上传说中的“五帝”之一,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文明始祖”。《尚书•尧典》记载:“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尧帝仰溯古圣,率先民,观天象,定历法,凿水井,教稼穑;立谤木,倡仁德,和万邦,行禅让。此外,他坚持用人唯贤,首创推荐制、试用制,强化监督管理,明确官员职责。尧帝在中国历史上确有许多丰功伟绩,亦留下了不少美丽的传说故事。
今年初,我与几位同事有幸前往山西出差。怀着对中华“文明始祖”的敬仰和对中国根祖文化的探寻,我们走进了尧帝故里、美丽的临汾。车刚进城,就见主干道上耸立着的一块高大牌坊--“华夏第一都”。从外表看,此牌坊已很陈旧,但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
车往前行,街道两旁多次出现“尧都”两字,我想这里应是尧帝故里临汾市尧都区了。车继续前进,我们看到主干道十字交叉点上,耸立着一座高大的方形古城楼,下是城,上为楼,很是奇特。我们在附近住下,晚上又散步至此。此十字路口恰好面对四方,在东南西北四面城墙上分别刻有“东临雷霍”、“南通秦蜀”、“西控汾河”、“北达幽并”等字。可见自远古以来,尧都就是一个非常显赫的地方,连贯东西,通达南北,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尧都最突出的特点是一个“古”字。这里历史十分悠久,现存古迹众多,除了尧帝陵、尧庙、娲皇庙外,还有晋国古城遗址、诸侯及夫人墓葬遗址、法显故里、铁佛寺、陶寺遗址、鼓楼、关王庙、古城大院、霍州署衙、苏三监狱等。
办完差恰逢周末,大家兴致勃勃的前往尧陵拜谒。尧陵位于尧都区,离城区仅30余公里,三面环山,前面临水,大气磅礴,景色秀美,风水极好。帝陵有高大的封土堆,封土及四周古树参天,非常茂盛。封土堆前立有一块高大墓碑。碑文中刻有孔子赞语:“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亦有司马迁《史记》之言:“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尧帝作为当时华夏部落联盟的首领,品德高尚,处事公平,“协和万邦”,以致人人爱戴,“天下归之”。
为进一步探寻尧帝故里之“古”,我们其后参观了位于临汾市曲沃县曲村镇的晋都故地和晋国博物馆。博物馆前的高大牌坊上,有一幅对联:“乔山之阳晋邦初封,汾河之东陶唐故地。”这告诉人们,在中国历史上这里不仅出了一位伟大的尧帝,而且有一个中国历史上无比强大、辉煌的晋国,为中华文明均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孟子曾说:“晋国,天下莫强焉。”晋文公重耳通过改革创新,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终于成为赫赫有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晋国亦独霸天下长达150余年。
尧帝故里另一个显著亮点是一个“武”字。尧帝治理天下,四海一统,当然离不开其赫赫武功,晋文公能在战争频发的春秋时期,开创一代盛世更是离不开武力征伐。然而从军事角度讲,最令人敬仰的则是从这里走出去的一位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军事家,他就是汉武帝时的大司马大将军卫青。
卫青故里就在城郊,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前往拜谒。古朴的牌坊、高大的战马、威武的将军铜像,我们眼前仿佛再现卫大将军率众奋勇击杀匈奴的壮观场景。宋代岳飞曾评价卫青曰:“将之典范,吾当效之。”毛泽东亦高度评价:“昔汉将卫青,勇于革新战法,远渡绝漠,运动于敌之软肋,出敌不意,攻敌无备,故百战百胜。”卫青是伟大的,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古代军人的楷模,新时代的中国仍然需要这样的军人气概。
尧帝故里给我们的第三个感觉是一个“文”字。这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文化之乡。我们散步尧都城区,看到一个巨型雕塑,上刻“三源文化:晋国文化之源、华夏文化之源、人类文化之源”等字,这显然是名副其实的。尧帝故里寺庙众多,有尧庙、娲皇庙、东岳庙、关王庙、铁佛寺、广胜寺等,表明古代这里的寺庙文化非常浓厚。这里亦有闻名遐迩的丁村古民居及古丁村文化,这里还是中国当代著名的锣鼓之乡,中国的国粹围棋亦是尧帝为教子丹朱而创制的。
在古城大院的古民宅,有这样一幅对联:“欲知百姓世济梦,静听汾河读书声。”从汾河边的朗朗书声,我们仿佛看到了这里昔日文化的灿烂。而相距不到一百公里的地方,就曾经诞生了战国著名思想家荀子。
尧帝故里给我们的第四个感觉是一个“美”字。这里有中国著名的木板年画、曾经的元代大戏台的高雅艺术之美,有空灵山、乾坤湾的秀丽自然之美,有黄河壶口大瀑布、云丘山的大气壮阔之美,有古城大院、古老城墙、汾城古建筑群的古朴风雅之美,有汾河之滨、仙洞沟的洁净清幽之美,有地方风味小吃的淡雅飘香之美,有尧都姑娘们的沉鱼落雁之美。总之,尧帝故里确实很美,美不胜收,不可胜数。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人民尽舜尧。”如果说,五帝时期的中国已实现古代中国梦的话,那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当代中国梦的实现正如毛主席诗云:“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