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晏甫通过湖南省法检系统统一招录考试,被录用为冷水江法院书记员。先后在民一庭、刑事庭工作,2010年至今任岩口法庭书记员。在岩口法庭工作四年以来,他参与庭审记录1000多次,送达法律文书4000多人次,装订案卷2000余册,没有出现一次差错。他以强烈的工作责任心,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高效优质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被誉为“法官的好助手,群众的贴心人”。2014年,晏甫被评为“全省人民法庭工作先进个人”。
白面书生原是“拼命三郎”
在晏甫的家乡流传着这么一句民谚“黄牛牯不背犁,也会变老的”。父辈教育他,是牛就要背犁,做人就要干事。看上去他外表清秀,性格文静,干起工作来却成了“拼命三郎”。从2006年到2009年,他在民一庭工作,当时庭里就他一个书记员,每年要办案300多件。从庭审记录,到送达文书、整理卷宗、司法统计、接待来访、协助调查等等,里里外外,上上下下,他整天忙得像陀螺一样转。2001年5月他大龄晚婚,婚假仅休息了3天,就主动放弃休假,全身心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
2010年他被下派到离城区15公里外的岩口法庭任书记员。庭里只有他和庭长两名正式工作人员,受理的案件数量逐年增多,审理难度增大。他吃、住在法庭,经常加班加点,与庭长一起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为诉讼当事人打桩划线,参与案件调处,化解矛盾纠纷。为做好庭审记录,他平时坚持“多看、多听、多想、多问、多做”,多看业务书,多观摩庭审,多听案例讨论,多想实际问题,通过多问、多做,掌握理论知识,准确运用到办案实践中去。每次开庭前,他都要仔细翻阅案件卷宗材料,既核实诉讼文书是否送达到人,又进一步熟悉案情,了解双方当事人争议的焦点问题,力求庭审记录做到精、准、快。经过多年的刻苦磨炼,他在全院的书记员中脱颖而出,成为公认的“快手”、“高手”。
服务群众保持满腔热忱
晏甫出身于社会底层家庭,父母是下岗职工。他从小体会到老百姓生活的艰辛和办事的艰难。在大学里,他学的是法律。实现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他追求的目标。
书记员工作是法院审判工作的组成部分,书记员经常要与案件当事人及他们的近亲属接触。在具体工作中,晏甫对待人民群众满腔热枕。每当遇到一些不了解法律程序或有对立情绪的当事人,他总会耐心细致地向他们解释相关的法律程序,告知他们应有的权利与义务。
在送达法律文书方面,晏甫力求做到快速、及时、准确。他平时注重学习诉讼法,在工作中特别注意细节问题。由于多种原因,一些法律文书的送达有时比较困难。晏甫总是多方联系,想方设法克服各种困难,依法送达。他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使一些当事人受到感动,他们转而配合法庭的工作。他所在的岩口法庭因办案质量好、效率高而多次获得“娄底市基层法庭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青春才智在奉献中激情飞扬
书记员工作是一项辅助性工作,平凡又烦琐。晏甫从2003年开始从事这项工作,一些与他曾经共事的书记员,有不少人通过司法考试成为法官。可他为了做好本职工作,多次放弃了司法考试。领导和同志们都关心他,允许、支持他请假脱产学习。但他考虑到如果自己请假复习,必然加重其他人员的工作负担。在他看来,通过司法考试固然重要,但如果因此延误本职工作或因此而增加同志们的工作任务,他觉得于心不忍。他认为,司法考试可以长期准备,功到自然成。能够成为一名法官固然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当书记员,同样可以为人民服务。
“心底无私天地宽”。多年来,晏甫在书记员工作岗位上,无怨无悔,任劳任怨,竭忠尽智,默默奉献。回味书记员工作的酸甜苦辣,他感慨地说:“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他曾经这样努力做过,今后仍将沿着既定的目标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