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读到李娟,纯粹是运气。2012年深更半夜在微博闲逛,看到某博主推荐书单里有李娟。现实生活里我认识三个叫这个名字的人,于是顺手点进去看了书单,在亚马逊网上书店选了《我的阿勒泰》和《阿勒泰的角落》。后来,买全所有出版的书籍,着急她出书的速度。
要如何形容李娟呢,不敢用多个形容词,怕吓到她。只好呐呐地说一句李娟是个特别不一样的人。朴素而怀有深情,哪怕早期的文章偏于抒情,感情依然有分寸地克制着。而克制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美德。文字清清新新,明明遍布人生的悲欢离合,却不会一直停留在某一个情绪临界点,镜头很快会转开,悠长的镜头都给了那崎岖的山路,那厚重而来的大雪,那宁静的山山水水。虽同我万里之遥,却忍不住想跳起来跟这个腼腆写字的人击掌。好的文字就是如此,不管时代和距离,蹲在窗边想看看别人的世界,却能在反光之中看见自己的脸。
她的阿勒泰,让人想起三毛的撒哈拉。与后者相比,她文字里对阿勒泰的宠爱,更加根植于脚下的泥土,内怀一望无际的辽阔。随手捡拾的片段,就可窥见她处处安放的对这一片土地的热爱。我喜欢她写乡间的舞会,准备许久的穿衣装扮,和一大群人跳舞,弹着冬不拉,拉着手风琴,跳三天三夜也不够。喜欢她写的黄昏,一天就这么过去了,长夜缓慢有力地推上来,地球转过身去,黑暗的水注满世界的水杯...我不能形容黄昏的力量。也喜欢冬牧场里寄养家庭里那个叫做居麻的男主人,饮尽风霜,又暗藏风霜的姿态真是好看。更不会忘记,她跟妈妈在遥远的村子里开着杂货铺,发生过的好多有趣故事。还有越狱的兔子,威风凛凛的大黄,这些都是角落里的生活,撒了无数颗希望的种子,在阳光和雨露里,枝繁叶茂。哪怕身处困境,仍知道有个人,勤勤恳恳写得出希望和美好,能望着一生涓滴意念汇成的长河,终于敢放胆,嬉皮笑脸,面对人生的难。
有一种情致叫做在几乎无花的严冬季节等待春天。李娟写的冬牧场,酷寒的天气,她跟着哈萨克游牧民族渡过一段艰难的荒野生活。可我几乎忘记那些迁徙之途中的辛酸,只看得见一颗颗坚硬的小蓓蕾,不断地长大,终于可以在繁枝上绽满欢欢喜喜的花朵,这样的情致孕育在李娟的每一本书里。沉浸在这样的情致里,只想大声朗读土耳其诗人塔朗吉的火车,去吧,但愿你一路平安,桥都坚固,隧道都光明。
如今,我还是爱读李娟,并热衷于送李娟的书,新婚的闺蜜,喜欢的朋友,欣赏的同事,都曾见过我眼巴巴的推荐,像李娟书中小故事里的那个孩童,捧着自己心爱的东西给别人,等着夸奖,就好像美好的东西一旦被真心的夸奖就变成双份。而李娟,一直是那个若无其事,将岁月与世界,写得明明亮亮的好人。她从茫茫群山的阿尔泰而来,去到城市走夜路时也不忘记大声地唱歌,像喝醉酒的人一样毫无顾忌。大声地唱啊,让远方的大棕熊也听到了,也静静为你起身,为你在遥远的地方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