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新闻 > 法院动态
中国的“羊”文化
分享到:
作者:谭文革  发布时间:2015-02-27 08:32:20 打印 字号: | |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十二生肖,分别对应十二种动物,而羊就是其中之一,这反映了羊与人的紧密关系,同时也表达了中国人对羊无法割舍的情怀。

历史上,羊是中国先人们最早开始狩猎和驯养的动物之一,对于早期人类的生存具有崇高的地位。羊是人类的朋友,我国大江南北、塞边海滨无处不有。南方处处有山羊,北方草原有绵羊,西部雪域高原则有珍贵的藏羚羊。总之,羊对中华文化的发展进程起了很大作用,这一漫长过程亦形成了中国独有的“羊”文化。

在中国“龙”图腾出现之前,“羊”曾是不少部落的图腾,受到顶礼膜拜。如中华人文始祖“三皇”中的伏羲和神农,他们的部落均以“羊”为图腾。“伏羲生于成纪”,“成纪”是古羌戎活动区域,古羌戎的原始图腾也是“羊”。伏羲的“羲”字中亦有“羊”。伏羲创造了中华文明著名的“八卦”文化,而据传这受到了古人祭天时“羊角柱”投影的启发,伏羲才灵光闪现。

“真、善、美”是中国百姓传统价值观的三个重要内容,而三者均与“羊”有关,其中“美”和“善”则直接因“羊”而产生。《说文解字》将“美”字和“善”字均归入“羊”部,认为“羊大为美”。殷墟发现的甲骨文上,“羊”字是戴着羊角饰物的人的形象,即以“羊人为美”。而“善”字亦与“羊”相关,即“口”出善言、心地善良。“真”字却形似一只肥羊,“真”字下面的“八”象羊的双角,上面一竖象条羊尾巴,两头的两横象羊的四腿,中部则象羊的壮硕身躯。与人和“羊”密切相关的常用字还有“差”、“羞”、“盖”、“着”、“姜”、“?”、“羔”、“养”、“祥”、“羡”、“恙”、“漾”、“翔”、“群”等。而与“羊”有关的词语则有“喜气洋洋”、“洋洋洒洒”、“洋洋得意”、“懒洋洋”等。

“羊”还有美好、吉祥、如意、平安、成功等意。如成语中就有“三羊开泰”,比赛赢了的“赢”和爹娘的“娘”,其读音在许多方言中也读“羊”。胎儿在母体时就靠羊水供应营养、水和氧气等,而“氧”字也与“羊”有关。

“羊”还是财富的象征。衡量牧民财富主要看家里有多少只羊等。奇巧的是,国际货币符号“¥”亦与“羊”字十分相似。

中国人对“羊”有着深厚的感情。“五羊衔谷,萃於楚庭”的故事流传至今,脍炙人口。相传有一年,楚地南方因旱灾,田地荒芜,农业失收,百姓饥荒。某日,楚庭上空突现五朵祥云,五位仙人身着彩衣,骑着五只仙羊,仙羊各口衔一株六穗的稻子,翩翩而降。仙人把稻种赠予百姓,把五只羊留下。从此,这里有了稻谷和羊,百姓永无饥荒、安居乐业。这个地方就是广州,此后亦叫五羊城。再者,百家姓中有羊姓,人的时尚叫洋气。人们喜爱的毛衫是羊毛衫,人们爱吃的肉食是羊肉。中国最好的玉石是和田玉中的羊脂玉。中国祭祀文化的“三牲”中就有羊。

羊质朴无瑕,乐于奉献,孝顺有礼,品德高尚。羊吃的是草,奉献的却全身是宝。明代“羊有跪乳之恩”的说法流传至今,人们用以教育子女要懂得孝顺父母。中国生肖文化亦认为,属羊的人系“善心仁慈,任性艺术家”。他们“是高贵的、迷人的、有艺术家气质的、亦喜爱大自然。”

古代高官崇尚用羔裘作朝服,以显示自己有羔羊般纯洁的德行。如《诗经》中有《羔羊》、《唐风羔裘》、《桧风羔裘》等诗,《羔羊》有“羔羊之皮,素丝五纶”句,说明周朝公侯确以羊皮衣为尊为美。《唐风羔裘》:“羔裘如濡,洵直且候。”《诗经无羊》:“尔羊来思,其角戢戢。”这些均赞美了羊群的肥美、祥和等。

羊虽然性情温和,不争强好胜,但其头上长有尖锐、坚固的双角,关键时亦有强大的战斗力,特别坚忍,特别忠诚。“外表温顺,但密藏其中的强韧性与斗志非比寻常。”如《诗经》就有“羔裘豹饰,孔武有力”的说法。

现在常用的群众一词的“群”字,亦与“羊”有关,即君子旁边有羔羊,两者均善良、纯朴、敦厚、诚实,具有美德,因此深受人们喜爱,也最能代表人民大众。

 

来源:涟源法院
责任编辑:李亚
娄星区法院涟源市法院冷水江市法院新化县法院双峰县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