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领导走访人大代表,有一位年逾六旬陈姓老代表的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良心是党性的基础,党性是良心的升华。”回来以后,细细想想,有种顿悟的感觉,尤其是读大学时,无论是写入党申请书,还是党员思想报告,总是离不开“要提高自身的党性修养”这句话,那时天真的我却不曾真正明白这“党性”为何物,只是觉得这“党性修养”很高大上,是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具有身份名片。
陈代表的话,让我重新审视党性这个命题。何为性质?性质就是禀性与气质;何为党性?党性就是党应有的禀性与气质,而党区分于其余政党的一个重要“性质内核”即“党性”—一颗全心全意为老百姓的良心。因为这“党性”,共产党自成立之初,作为革命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身先士卒,首当其冲,为老百姓的利益无私浴血;因为这“党性”,建国之初,共产党开展土地改革,打土豪,分田地,让老百姓真正当家作主;因为这“党性”,近年来共产党开辟反腐新战场,对贪腐一查到底,祛除队伍里侵蚀老百姓利益的“害虫”,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良心是党性的基础 党性是良心的升华。我们做人要凭良心,干工作要有良心,当干部更要讲良心。良心做人、尽心做事是我们每一个共产党人应有的党性。我在法院工作已经一年有余,看了很多,也经历了很多。记得今年8月份,因为一些特殊原因,我在民二庭担任代理书记员,其中有一个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离开庭还有15分钟时,潘庭长要我去大门口等原告,然后把他带到审判庭来,当时我很疑惑,一般都是当事人自己来,未曾有去大门口接的。我在大门口足足等了半小时,心里自然有些埋怨,但当我看到当事人时,我才明白了潘庭长的用心,原来当事人是一个年老的盲人。开完庭以后,潘庭长说:“小刘,我们法官不仅要从当事人的正当利益出发,维护他们的权益,而且更要从自己的良心出发,为一些弱势群体给予应有的人文关怀。”是啊!想想社会上那些报复事件的主角往往都是一些弱势群体,当他们的利益得不到维护,且精神与心灵均得不到安慰时,他们就容易走极端,作出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来。且不说弱势群体,就是一般的当事人都需要一种发自内心的关怀。想到这,我突然觉得,我们的法官拥有一颗悲天悯人的良心是多么重要。
记得以前拜读过一位前辈的文章,讲的是她办案的一次经历,她说这辈子都忘不了那双圆圆的眼睛。那是一个离婚案件,为了案结事了,她把小孩简单地判给了有轻微精神病的母亲,后来这位母亲再婚生子,经常打骂这个小孩,小孩经受了两年的虐待,心灵遭受了重大的创伤,尤其当她再一次见到这个“小可怜”时,她说很后悔,如果当时她“良心”再多一点,多从小孩的利益出发,就不会是那样的结局。这位法官是可敬的,虽然无法改变这个错误,但她知道反省并引以为戒,相信以后她在“那双圆圆的眼睛”注视下,会更谨慎、更细心,把案子办得更好。
我想,也许并不是每一个法官都是党员、具有党性,但他们应该都具备有一颗“良心” —一颗全心全意从老百姓利益出发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