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新闻 > 法院动态
史上可敬的老人
分享到:
作者:谭文革  发布时间:2014-11-18 09:42:27 打印 字号: | |
  2014年11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 东道主伙伴对话会上说:“中国有个寓言叫‘愚公移山’……愚公的精神感动了天神,两座山在人和神的共同努力下被移开了,愚公的家乡同外界实现了互联互通。”愚公移山的故事脸炙人口、寓意深刻。

  《列子•汤问》:“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位于现在河南省济源市,离“渤海之尾”二千余里,路途遥远,而愚公“年且九十”,可见其老骥伏枥,矢志不移。1945年,毛泽东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巧借这个寓意故事,发表了题为《愚公移山》的闭幕词,号召全党发扬“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愚公精神,搬掉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座大山。

  愚公不一定真有其人,但肯定是以勤劳勇敢而著称的中国劳动人民的杰出老年代表。在中国几千年的浩瀚历史长河中,老年人星光璀璨、功不可灭。老年人是可敬的,他们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在中国历史上,就有许多非常值得敬重和称道的老人。

  姜子牙,也称姜尚、吕尚,商朝末年人,其始祖四岳伯夷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而被封于吕地,因此得名吕氏,是中国历史记载的年龄最大的伟大军事家。他是周文王倾商、周武王克殷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司马迁在《史记•齐太公世家》说:“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由此可见,姜尚实为中国谋略家的开山鼻祖。姜太公作为著名的军事家,著有许多军事著作,在《汉书•艺文志》道家类中著录有《太公》237篇,《谋》81篇,《言》71篇,《兵》85篇。署名姜太公著述的《六韬》虽非太公自著,但也反映了他的军事思想。他还是齐文化的创始人,中国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他八十岁才出山,辅仁文王、武王建立了周朝八百年基业,千秋功业,彪炳史册,确是史上一位可敬老人。

  圣人孔子是中国春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儒家思想的开创者,也是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家,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史载,孔子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他晚年时期,教书育人,诲人不倦,直到终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文宣王”、“文圣”等。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这是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卷》对廉颇的记载。廉颇是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并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他曾在对齐国、魏国的战争中取得胜利。长平之战前期,他以固守的方式成功抵御了秦国军队。长平之战后,又击退了燕国的入侵,斩杀燕国的栗腹,并令对方割五城求和。他和赵国上卿蔺相如之间曾发生过“负荆请罪”的故事,表现了他的高风亮节和宽广胸怀,并传为千古美谈。史书记载廉颇食量惊人,虽年届七旬,但每顿饭仍能吃两斗米、三十斤肉,并能在饭前披甲跨马 驰骋校场。其晚年时,赵王曾想重用廉颇,派使者请其出山,廉颇正想为国效力,为显示自己年轻,当着使者面吃下五斗米、二十斤肉,并披甲跨马飞速奔跑。但终遭佞臣郭开排挤,使者谎称廉颇“一饭三遗矢”。赵王遂以为廉颇老而无用,不复重用。南宋词人辛弃疾说:“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以抒有志而不被赏识的感慨。廉颇戎马一生,精忠报国,功垂青史,却能虚怀若谷,不居功自傲;老年时仍驰骋疆场,披挂上阵,老 当益壮,屡建奇功,值得后人称道。

  历史上著名的老将军还有很多,如西汉抗匈英雄“飞将军”李广、三国时蜀国的五虎大将黄忠等,都是老当益壮,功勋卓著。王维《老将行》诗曰:“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要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渡阴山。”就是对“飞将军”戎马生涯及其显赫威名的真实写照。

  勤劳的老年人在史上文学作品中,还有许多有著名的代表人物,如欧阳修《卖油翁》中熟能生巧的“卖油翁”、白居易《卖炭翁》中“伐薪烧炭南山中”的“卖炭翁”、柳宗元《江雪》中的寒江垂钓的“蓑笠翁”等。

  孙思邈是唐代著名医药学家、中华医学发展先河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星,在中外医学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功勋,千余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和崇拜。他活了一百零二岁,是位百岁老人,被尊称为“药王”。他对故典医学有深刻的研究,对民间验方十分重视,一生致力于医学临床研究,有二十四项成果开创了我国医药学史上的先河,特别是论述医德思想、倡导妇科、儿科、针灸穴位等都是先人未有。他一生致力于药物研究,曾上峨嵋山、终南山、下江州,隐居太白山等地,边行医,边采集中药,边临床试验,为祖国的中医发展建树了不可磨灭的功德。孙思邈一生勤于著书,尤其是晚年,他隐居于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五台山(药王山)专心立著,直至白首之年,未尝释卷。一生著书八十多种,其中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影响最大,该两部巨著60卷,药方论6500首。《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合称为《千金方》,它是唐代以前医药学成就的系统总结,集医药学之大成,大大丰富了祖国医药学宝库。

  河曲智叟是与愚公相对应的另一重要角色。他也是一位老人,当其得知愚公欲搬迁王屋、太行两山后,就劝导愚公并“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客观而论,智叟确是一位有智慧的老人,他认为愚公移山只是一种理想、一种口号,完全不切实际,根本无法实现,如果冒险蛮干,只会徒劳无功,因而“笑而止之”,反对愚公蛮干的态度是正确的、明智的。但从一种精神、一种信念来讲,愚公移山精神又值得肯定和发扬。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是曹操《龟虽寿》中的著名诗句。此时正值曹操亲帅大军北征乌桓、统一中国北方的大业胜利完成并凯旋而归,该诗表达了诗人期待统一祖国、奋发图强的豪情壮志,体现了其老当益壮、志在千里的积极进取精神。而曹操当时已届晚年,却仍踌躇满志、意气风发,令人无比称佩。

  歌曲《夕阳红》唱得好:“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沉年的酒,夕阳是迟到的爱,夕阳是未了的情。”老年人就如夕阳红,他们“最美”,他们“温馨又从容”。孟子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年人可亲、可敬又可爱,然而,他们老了,他们更需要社会和亲人的关注、关心和关爱。

  人人都会走向“夕阳红”,让我们都来关爱可敬的老年人。
来源:涟源市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李谋儒
娄星区法院涟源市法院冷水江市法院新化县法院双峰县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