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顾名思义,乃中国之学、中华之学。《现代汉语词典》将国学解释为:“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包括哲学、历史学、考古学、语言学等。”狭义的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其中包括“四书五经”等国学经典。
校训是劝勉师生共同遵行的准则和固守的理想,通常反映一所学校的校风、学风和理想追求。1930年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华百科辞典》对“校训”一词的解释是:“学校为训育之便利,选若干德育条目制成匾额,悬见于校中公见之地。” 其“目的在于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
《大学》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校训体现了特定的价值观,这里的“价值”指的是“值得追求和维护的好的事物以及事物本身”,在于提高学子的品德修养,加强学子的爱国、爱民之心,增强其正义之感等,以更好的回报社会。因而,大学校训会精“选若干德育条目”,以体现“大学之道”。于是,一些思想深刻、语言精练、广为传诵的国学经典词句就成了大学校训的首选。如华中理工大学的校训就全文引用了《大学》该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是《周易》的经典词句,也是《周易》的总纲。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来源于此。此外,如辽宁医学院的校训“厚德修身,精术救世”、南昌大学的校训“格物致新,厚德泽人”、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校训“勤求博采,厚德济生”、沈阳建筑大学的校训“博学善建,厚德大成”、中国政法大学的校训“厚德明法,格物致公”、西南政法大学的校训“博学、笃行、厚德、重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校训“博文明理,厚德济世”、上海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求实创新”、沈阳工业大学的校训“自强、笃行”、华中科技大学的校训“明德厚学,求是创新”、云南财贸学院的校训“好学笃行,厚德致远”、武汉大学的校训“自强、弘毅、求是、拓新”、兰州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独树一帜”、河南农业大学的校训“求是力行,明德自强”、北京邮电大学的校训“厚德、博学、敬业、乐群”、厦门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燕山大学的校训“厚德、博学、求是”、东北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知行合一”等,均有部分内容出自于《周易》。
《周易》曰:“君子进德修业。”《抱朴子•勖学》言:“进德修业,温故知新。”清华大学法学院院训和国家检察官学院校训中的“进德修业”,均出于此处。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这是《中庸》里的经典词句,也是中心思想。中山大学的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即出自于此。此外,南京工业大学、辽宁大学、湘潭大学、湖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沈阳工业大学、云南财贸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大学校训中的“笃行”均出自于此。
“敢为天下先”就是敢于做先行者,开天下万物之先河,做他人未曾做过的事。老子《•道德经》云:“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湖南大学的校训“实是求是,敢为人先”就部分出自这里。这一校训体现了“千年学府、百年名校”的办学传统特色,对于发展和创造湖南大学的办学特色、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敢为人先”是湖湘文化的精髓,岳麓书院是湖湘文化的发祥地,湖南大学将“敢为人先”列为校训,体现了该校对优秀传统的弘扬和传承。
《论语》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复旦大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就出于此处。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这是《中庸》中的名言,吉林师范大学的校训“好学近知,力行近仁”就出自于此。
《礼记•学记》:“孔子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荀子曰:“学无止境。”山东大学校训“气有浩然,学无止境”中的“学无止境”即来自于此。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笃信好学,宁死善道。”“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暨南大学的校训“忠、信、笃、敬”即出于此。
《论语》:“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子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江西财经大学校训“信、敏、廉、毅”的主要内容就出自这里。此外,武汉大学、长安大学校训中的“弘毅”也来源于此。
“仁爱“就是宽仁慈爱、爱护同情的意思,语出《淮南子•修务训》,其言:“ 尧,立孝慈仁爱,使民如子弟。” 但“仁爱”一词的最先出处应是《孟子》,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湖南师范大学的校训“仁爱精勤”就部分出自这里。
国学经典内容丰富、思想深邃、底蕴深厚,不仅为国人所推崇,而且很受外国政要和学者的喜爱,一些世界著名大学的校训也出自中国的国学经典。如美国圣约翰大学的校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引用了《论语•为政篇第二》中的原文,以勉训学子应学思结合,启迪智慧。该校人才辈出,与其校训不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