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新闻 > 法院动态
对节能和禁烟的思考
分享到:
作者:谭文革  发布时间:2013-07-03 09:55:02 打印 字号: | |
  节能和戒烟对国家、民族、家庭来说均是大好事。因而对公共建筑和公共场所实行节能、禁止吸烟就尤为重要。2006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标准的通知》,并规定:“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26摄氏度,冬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高于20摄氏度。”卫生部也曾发文规定,公共场所严禁吸烟。实际执行效果如何呢?答案是二个字:不好。笔者深入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五个“不到位”。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认识不够,行动落实就难。笔者在基层工作,也是小领导干部,感觉地方领导尤其是基层领导的节能意识、禁烟意识不强,思想上不重视。部分工作人员对国务院、国办及卫生部的决定或通知,则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置之不理,未当回事。二是执行措施不到位。孟子曰:“徒法不能以自行。”好的决定、通知最终靠人去执行,去落实。但地方及基层的执行措施未能很好到位。有的单位仅是发文件了事;有的单位发了文件也抓了落实,但未坚持,未持久;个别单位甚至连文件都未发。三是领导表率不到位。孔子曰:“大臣不可以不敬也,是民之表也。”因此,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做好表率。然而具体情况很不理想。有些领导干部烟瘾大,无论是开大会、小会还是在办公室,照抽不误,无所顾忌,毫无节制。对空调温度的设置,想高就高,想低就低,完全不受夏季“不得低于26摄氏度”和冬季“不得高于20摄氏度”的限制。四是检查督促不到位。孟子曰:“徒善不足以为政。”节能和禁烟虽然认识、措施、表率均已到位,但如果不检查督促,不始终坚持,其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近几年来,全国很多地方及单位对两项工作的检查和督促是做得很不够的。随意开启空调,随意设置温度,到处吸烟,毫无节制。五是制度机制不到位。管人管事最终要靠完善的制度和机制,节能和禁烟也是如此。对中央空调总控制室要严格按规定操作运行。日光明亮时,严禁办公室、会议室关窗帘开灯。电脑未用时要关闭。下班时一切办公电器均应断开电源,严禁处于待机状态。国家应尽快立法并做出强制性规定,即政府必须采购符合节能标准和要求的空调。其标准就是从设计上限制:夏季制冷时下限就是26摄氏度,想再低也低不了。冬日制热时上限就是20摄氏度,想再高也高不了。

  为落实好公共建筑、公共场所的节能和禁烟,笔者提出五条建议:一是提高思想认识。节能和禁烟是大事,也是大家的事,因此人人有责。我们应按照“两型社会”的要求,坚持“低碳办公”,提倡“低碳生活”,公共场所一律严禁吸烟。深刻认识节能和禁烟的实际好处和重大意义,坚持从我做起,从我改起,从而真正将节能和禁烟变为大家的自觉行动。二是落实执行措施。节能和禁烟必须有具体措施和实际行动,才能见到实实在在的效果。要通过节能和禁烟,使各单位的人均能耗逐渐下降,公共场所的吸烟现象得到禁止。三是领导做好表率。孔子曰:“下之事上也,不从其所令,而从其所行。”《政要论》亦曰:“故君子为政,以正己为先,教禁为次。”节能和禁烟,领导必须带好头,做好表率。各级各部门领导必须严格执行有关节能和禁烟的规定,不得随心所欲。在这方面,笔者自身做得较好。践行老子“道法自然”思想,基本做到在办公室及家里无论冬夏均不启空调。四是加强检查督促。单位内部要对节能和禁烟经常予以检查督促,上级领导和部门亦要经常抽查,要不定期的明查暗访。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必须时予以通报。五是完善制度机制。要彻底解决节能和禁烟问题,必须有制度上的创新,并形成长效机制。如笔者前面所提建议,应对政府采购空调从设计上予以创新和规范。对制冷下限和制热上限予以严格控制。笔者还建议,国家应尽快做出明确规定:室温达多少度以上才可开启空调制冷,室温低于多少度才能开启空调制热。对办公室电热器的使用,国家也应尽快做出明确规定,或禁止或规范。国家应尽快对中央机构及地方的办公人平能耗予以考核排位(当然要客观考虑区位的差别),地方亦然。

  “‘节能’难事,必作于易;‘禁烟’大事,必作于细。”我们只有高度重视,明确目标,强化措施,落实行动,并形成长效机制,同时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公共建筑和公共场所的节能和禁烟才能取得明显实效。
来源:涟源法院
责任编辑:俞永清
娄星区法院涟源市法院冷水江市法院新化县法院双峰县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