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新闻 > 法院动态
小学生的大智慧
分享到:
作者:谭文革  发布时间:2013-03-05 17:11:27 打印 字号: | |
  今年春节长假期间,‘公车私用’问题持续发酵。前不久,一位北京小学生提出给公车上红牌便于接受监督的建议,在微博上被人们一次一次转发。长期关注‘公车改革’的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对这一观点认同,他认为‘如果公车有了明显标识,在那些公车不该出现的场合,还有多少人敢于以身试法?’”中国著名收藏家、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末都亦撰文称“公车上红牌,估计能管用”。(《人民法院报》2013年2月25日)。

  读了这些文章,笔者倍感欣慰。小学生确有大智慧,笔者不禁为该小学生大声叫好。一是赞美其“智”。该小学生如此睿智,有如此的大智慧,确实找准了突破口,把准了脉搏,一针见血,一剑封喉,操作方便,简单实用。真是后生可畏,“知者不惑”。“少年智则中国智”,我们伟大的祖国一定大有希望。二是赞美其“仁”。孔子曰:“仁者爱人。”该小学生年纪虽小,但视野很宽,公民意识很强,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真正体现了“仁者不忧”。三是赞美其“勇”。该小学生童言无邪,童言无忌,童言无畏。针对公车的从严管理和切实监督,笔者曾想到过类似招数,但一直未能出声。而该小学生却一语破的,切中要害,且不怕得罪既得利益群体,可谓“勇者不惧”。

  该小学生“公车上红牌”的建议确实方便了社会各界对公车的识别和监督。但要切实管好公车,真正严禁“公车私用”,笔者认为还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狠下功夫:一是全国大量压缩现有公车保有量。社会上对公车“有‘1/3用于公务、1/3自个儿私用、1/3司机享受’的批评”,可见全国公车保有总量实在太大。全国很有必要压缩、减少一部分。二是切实保障公民的监督权。对公民的举报必须做到“100%查”、“100%查后反馈举报人”、“查实的100%奖励”和“100%确保免受打击报复”。否则,就会影响广大公民的积极性,导致公民“不想举报”、“不敢举报”。三是严格追责,决不心慈手软。如果“查而不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或“板杖举的重,落的轻”,就会让“‘公车私用’者怀有侥幸心理,置若罔闻,以身试‘纪’”。治理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不久还会死灰复燃。四是尽快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车轮上的腐败”由来已久,先后治理十八年均未见明显成效,可见其治理难度之大。老子曰:“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持久战”,对“公车私用”问题,持续保持高压态势,露头就打,发现就查,有查必究。就如王岐山同志所要求:“以抓铁有痕的劲头,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抓下去,经常抓、长期抓,必见成效。”同时不断完善长效机制,直到该问题彻底解决。

   

   

                        二○一三年三月五日

(作者:湖南省涟源市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
来源:涟源法院
责任编辑:胡伟华
娄星区法院涟源市法院冷水江市法院新化县法院双峰县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