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新闻 > 法院动态
低潮时享受人生
分享到:
作者:谭文革  发布时间:2012-07-30 15:16:26 打印 字号: | |

       人生就如一出戏,有出场就有谢幕,有高潮亦有低潮。低潮也许是一个较短阶段,也许是一个较长时期。处于低潮时,如调整不好心态,寻找不到爱好,享受不到乐趣,人就可能消沉郁闷,甚至引发抑郁。笔者任副院长已有十二个年头了,也许感觉近三年来正处于事业低潮。然而,我淡然视之,泰然处之,宠辱不惊,乐观向上,在努力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把业余时间和精力全部投入到读书学习、身体锻炼和其他高雅爱好之中,并收获意外的可喜成果。可谓怡然自得,怡然自乐。低潮时正好享受人生。

       一、享受读书学习。“至乐开卷读书”,这是中国作协副主席谭谈赠给笔者一幅对联的上联。“丹书漫卷,书香沁人。”近三年来,笔者本职工作量比以前减少三分之二,担子轻了,压力小了,“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正是读书的大好时机。我购买国学、历史、哲学类书籍多达六千余元。我先后通读或精读了《四库全书》、《中国通史》、《四书五经》、《三十六计》、《中华上下五千年》等系列典籍,约2500万字,其中《四库全书》我读了三遍,老子《道德经》我研读了近五十遍,同时还通读了《国学精粹一本通》(94万字)、《中国史》(98万字)、《资治通鉴》(35万字)、《大藏经》(35万字)、《蒙学丛书》(35万字)及冯梦龙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132万字)等,现正在通读珍藏本《二十四史》。三年来,我做读书笔记近10万字,撰写各类文章、评论、宣传稿件7万余字,已在全国各级期刊、报纸、网站发表60余篇、共5万余字。如我撰写的调研论文《创新方法措施  化解信访难题》(共3000余字)先后在国家级中文核心期刊《人民文摘》(2012年第5期)、国家级网站《人民文摘网》、《中西部法制网》及全国党史优秀期刊《湘潮》(2012年第4期)、湖南高院《法院简报》和《信访专刊》、《娄底日报》、《娄底晚报》、娄底中院《信息》等10余家刊物及媒体上发表。如我撰写的哲学思想论文《论老子〈道德经〉蕴含的光辉思想》(共6000余字)于今年7月4日在中国首家思想理论门户、中国第一政论网、《人民日报》重要言论库、《人民日报》社官方网站《人民论坛网》上发表后,一直高居网站首页《今日热点》栏目榜首。我撰写的评论文章《为娄底缉枪行动叫好》和《从代课老师每月二十五元补贴说开去》等,先后在国家级期刊《民情与法制》(2012年第6期)、国家级网站《社会舆论监督网》、《人民法制维权网》、省级网站《湖南安全频道网》、《娄底日报》湘中时评栏目上发表。据笔者初步统计,仅今年上半年,我已撰写各类文章共15篇,计35000余字,已在全国30余家刊物、媒体发表(包括一篇多处采用),其中在国家级刊物、媒体发表7篇。现在笔者正在撰写经验性调研文章《执行工作之“六味”》(共12000字),即将定稿。计划下阶段写一篇国学思想论文《论儒家思想中的法制理念》,现正在探索、构思中。嵇康曾作《难自然好学论》文,阐述“自然好学”难。现实生活中,爬格子更难。“计而后习,好而习成。”多年以来,笔者已养成读书习惯,每天晚上散步后总要看看书,多则三小时,少则半钟头,偶尔也有感而发,写点东西。《淮南子》曰:“吾所谓乐者,人得其得者也。”书中并无“黄金屋”、“颜如玉”,但“为学日益”,学以致用,学以致荣,学以立德,苦在其中,乐亦其中。

       二、享受身体锻炼。“爱山之博大精深,乐水之飘逸灵动。”这是笔者一直喜爱的一句名言。身体是自己的,身体好比什么都重要。有一广告词说得好,“我运动,我喜欢。”说明体育运动、身体锻炼既重要又有乐趣。从二、三岁起,笔者即在哥哥、姐姐们带领下,经常到家前的涟水河戏水玩耍,不久学会了游泳。以后因与同伴们经常比试,我的水性越来越好,速度越来越快,潜水越来越深,距离也越来越远。一到游泳季节,每天要下水数次,每天要泡上几小时。后来到湖南省司法学校(后升格为省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学习,全班同学到湘江月亮岛野炊,我与数位水性好的同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第一次游过了湘江。工作后,每到一地,只要有天然游泳场,只要季节适合,笔者便会约上几位泳友,总要力争下水一游。高兴的是,我已游过南海、东海、黄海;遗憾的是,未曾游过渤海、长江、黄河及“五湖”。“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以后有机会,我一定会去试试,能游上三里、五里也就无憾了。近三年来,笔者仍然酷爱游泳,每年要组织我院游泳爱好者去水府庙、白马或杨岭等水库去游上二、三次。我最远的一次游了近3000米,尚未尽兴。期间总要比试50米及100米自由泳速度。要知道,其中可有二位湖南省游泳锦标赛少年组的冠军,身高达一米八的有四、五位,年龄也比我小很多。但我喜爱挑战,比50米我列第三,比100米我竟然列第二。看来,我人未老心更未老。“智者乐水,仁者爱山。”“临流使人意远,登高使人心旷。”我既好游泳也爱爬山。登山既可强身健体,磨练意志,也可享受乐趣,启迪思想。隐者居深山。登山自有哲学:一是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思想;二是量变到质变,及矛盾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思想;三是发展是螺旋式、波浪式上升的思想。近几年来,我东登了泰山极顶,南爬了五指山峰,西到了昆仑山麓,北上了天山天池。我曾十二次上衡山,三次登华山,其中二次走“智取华山”路,四次爬云梯,多次过险道,一次越空中栈道,每次用时约100分钟即达北峰,可谓快矣。我坚持每天散步一个半小时,60斤的一对哑铃,每天运动300-400次,60斤的石锁放在办公室,每天单手提40-60次,右手举数次。法院健身房80多斤的扛铃能一手抓起并举过头顶。我经常做做俯卧撑、引体向上等运动。现在随时能做俯卧撑80-100次,引体向上20余次。我也经常跳跳高,练练飞腿,打打“旋子”。王羲之曰:“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因长期爱好运动,坚持锻炼,我身体一直很好,指标一切正常,这是我最大的财富。多年来,我崇尚“道法自然”,主张“低碳生活”,基本做到“夏天不开冷空调,冬天不启热空调”,在自己办公室如此,在家里亦如此。

       三、享受高雅爱好。“怡情挥毫泼墨。”这是谭谈副主席赠我对联的下联。我小学开始练毛笔字,初中开始学画,高中因学习紧张都搁置了。后来上省城深造,学院组织书画比赛,我画了二幅习作参赛,其中一幅碳笔画《松山流瀑》荣获最高奖“优秀奖”(全院仅5人获此奖),另一幅水彩山水画在食堂公开展出后,第二天就不见了,现在仍有点遗憾。当时还正值“聂旋风”聂卫平九段连续多次击败日本围棋超一流高手,我与很多年轻人一样对围棋产生了浓厚兴趣,不久水平大有提高。在学院学生科及学生会支持下,我牵头成立了学院首届围棋协会,并全票当选为会长。参加法院工作后,因诸多原因,书画均荒废了,只是围棋还偶尔下下。

       近三年来,我事业处于低潮,人生却迎来精彩。一是爱好围棋,并较好地推动棋类国粹发展。2010年4月,我在涟源市棋类协会全体代表会议上以全票当选为常务副主席,分管围棋、竞赛等工作。先后二次迎来“棋圣”聂卫平九段亲临涟源指导围棋比赛。我亦有幸多次与“棋圣”零距离接触,聆听其精彩的讲解和风趣的闲谈,欣赏其美妙的歌声和精彩的对局,亦多次与“棋圣”交流并合影留念,得到“棋圣”亲笔签名的大棋盘和《围棋人生》一书。2010年5月,成功举办“斗笠山煤业杯”娄底市第二届围棋大赛。2010年9月,我作为湖南省第十一届运动会娄底代表团围棋代表队教练出席省运会,有幸认识了二位围棋世界冠军和四位全国冠军,多次观赏他们对弈并与之进行了交流。2011年5月,涟源又成功举办“斗笠山煤业杯”湖南省第三十三届象棋锦标赛,我因贡献突出而荣获省体育局、省棋协颁发的“特别贡献奖”。2011年12月,我牵头举办了“鼎盛集团杯”涟源市首届围棋精英排位赛。通过围棋、象棋赛事来大力推动棋类运动“走进机关,走进社区,走进学校,走进幼儿园”;让成年人“远离赌场,走进棋场”;让青少年“远离网吧,走进棋吧”。休闲时,笔者偶尔与棋友们手谈几局,徜徉于黑白之间,超脱于胜负之外,再品上一壶名茶,尽享“棋”乐无穷。有时亦在“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之际,与棋友们来到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的洪水岭,“群贤毕至”,找一小店,点几个土菜,喝上几杯美酒,“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略带醉意之时,又铺开棋盘,对弈几局。此时,“醉翁之意不在酒”,亦不在棋,“在乎山水之间也”。二是开始接触书画并尝试收藏。“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近几年来,我与书画艺术家广交朋友,欣赏并推介他们的作品,有时为他们写点宣传文章,有时亦自费为他们举办小型笔会。在接触中加深了解,在交往中建立感情。投桃报李,抛砖引玉。近几年来,我付出的少,回报的多。如中国著名画家、国务院办公厅紫光阁藏画《熹微》创作者、广州美术学院著名教授、研究生导师谢伦和先生是涟源蓝田蓝溪桥人,德艺双馨、桃李天下。笔者与朋友二次去广州拜访他,谢教授热心接待,悉心指导,并在其画室当场表演作画,让我们这些“乡巴佬”大开眼界,大饱眼福。其后又给我们厚重的回赠,让我们十分感动,至今难忘。又如中国著名画家、中国美协会员蒋昌典先生、中国知名画家、湖南省美协会员、湖南“新四杰”之一聂之鸿先生及湖南著名老年书画家黄山石、傅成玲、杨性刚、陈笃良、卢正来、梁经栋等老先生,我在与他们接触中,学习到了许多宝贵东西。他们亦回赠了我许多佳作。艺如人品,弥足珍贵,我将好好珍藏。前不久,省老年书画家协会涟源活动中心又聘请我为顾问,我已乐意接受。三是着手保护中国文化遗产。近几年,笔者与几位好友在湖南及全国各地寻访时,收获中国清代书法原稿若干,其中有行书楷书亦有草书;有古代经典亦有原创佳作;有中医秘方亦有兽药偏方;有传家宝典亦有地方民俗。有些手札如行云流水、刚劲有力、功底深厚;有些手稿则书写工整、中规中矩、一丝不苟。鉴此,笔者在文化、收藏、设计、出版界朋友黄鸿斌先生、颜涛宇先生、吴霞先生、曹美娜博士等支持下,按照中央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精神,着手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整理工作。我主编了《中国清代书法拾遗》丛书第一辑,拟公开出版发行。十分欣慰的是,这一文化工程得到了中共湖南省委原书记、中国书画研究院顾问熊清泉、中共湖南省委原副书记、湖南省书协顾问文选德、中国作协副主席谭谈等领导的大力支持。熊老书记欣然题字“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文老书记热心题写书名并题字“保护历史遗存,弘扬人类文明”,谭主席热情作序“家有诗书气自华”。《光明日报》出版社已通过审稿并决定出版该书,即将在全国新华书店经销。等等。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平淡是真,简单是福。”“知足常乐,无欲则刚。”心怀感恩,选择快乐。“心犹在梦就在”,“心有多宽舞台就有多大”。其实天空很蓝,其实阳光很美,其实道路很宽,其实梦想很近,其实快乐很简单。闲情逸致,其乐融融。好好把握自己,尽情享受人生。

 

来源:涟源法院
责任编辑:胡伟华
娄星区法院涟源市法院冷水江市法院新化县法院双峰县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