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看了周润发主演的《孔子》,回忆起上学常在晨读时诵读《论语》的情形。每一次朗读都会有太史公的那种感叹:“读孔氏书,想见其人”,从中领会夫子的微言大义。两千多年了,时间像是一道巨大的裂痕横隔在我
我时
先生生活在社会大转型的春秋,面对“礼崩乐坏”您勇敢的挑起了历史的责任,您执著的追求自己的理想,并身体力行,正如您所说的“朝闻道,夕死可矣”,“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您对“信”、“义”看得比生命更重,您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为也”。面对社会不公,您提出“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而今我亦生活在社会大转型时期,相对您所在的“礼崩乐坏” 春秋,我所处的时代存在诚信缺失、人心浮躁、社会分配缺失公平。“贪污腐败、人与人之间缺少最起码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人们唯利是图、各种暴力犯罪上升、东西部差距、城乡差距、贫富差距越拉越大”,多数社会财富掌握在权力者或垄断行业手中,人们生活在教育、医疗、住房、工作的重重压力之下,然而我所处的时代需要您这样的人:敢于承担历史的责任,重塑人们的理性,重塑国家和社会的正义。
您对“民族”的影响巨大。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是因为我们骨子里流传着您的精神。曾经您被人们称之为“封建卫道士”,被人们所批判和打倒。人们批评的是您的名字和学说,然而打倒的是“民族的灵魂”和“民族的尊严和自信”。美国人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指出文明冲突和文化入侵成为本世纪不可回避的问题,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儒家文明、印度教文明等文化体都想控制或者反控制其他文化。您说过“和而不同”,不同学说可以相互吸收和学习,共同发展。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您的学说以一颗包容的心吸收了很多学说,并不断发展。时下软实力已成为综合国力的一部分,在大国之间文化竞争已如火如荼的开展,但在大环境下我们的文化还是处于弱势,许多年轻人都迷失了自己的信仰,出现了信仰危机。
我知道您“述而不作”是为了让人们忘记您,因为您知道“后生可畏”应该把未来留给他们。也许人们已经忘记了您,偶尔会提起您也只是在历史书上提到您,只是在口头提到您,但我还是没有忘记您,在心里记得您,没有忘记您我想我会生活的更好,正如您的学生颜回一样“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由也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