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人民法院报》以《沙坡头“星级书记员”挂牌上岗》为题,报道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区人民法院对25名书记员进行星级命名并实行挂牌上岗、创新书记员队伍建设和管理的做法和经验,读来委实令人称道。
众所周知,书记员是写进我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的法院工作人员,其中第四十条规定:“各级人民法院设立书记员,担任审判庭的记录工作并办理有关审判的其他事项。”书记员对法院完成审务以及执行工作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毋庸讳言,在人民法院业绩的功劳簿上,同样凝聚着他们的辛劳汗水,他们与法官一样也劳苦功高。但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人民法院的书记员存在“工作劳动量太大而所得收入较少,晋升职级难而社会地位偏低”的“大落差”。书记员队伍中也存在着“工作太累不想干、收入太低不愿干、前途无望不能干”的“三不”思想,不少书记员出现另谋高就的“跳槽”现象也在情理之中。诚然,书记员人才流失现象严重与时下法院在书记员队伍管理中存在的“三重三轻”弊端不无关系:一是对书记员队伍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重法官队伍建设而轻书记员管理的顾此失彼现象;二是书记员物质利益的制度保障先天不足,相关法律法规中对书记员有重义务而轻权利的现象;三是对书记员的素质培养欠缺,有重使用轻培训的现象。
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沙坡头法院敢为人先,勇于向自己在书记员管理中的落后面开刀,创新推出分档分薪、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法,无疑开创了人民法院对书记员管理的先河,也必将使书记员们产生可喜的“三感效应”:一有“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幸福感。常言道,留人先留心。由于坚持从关爱和提高书记员的待遇入手,以岗定薪,薪金待遇对应档次,并对聘用书记员采取缴纳“三金”的做法,无疑会使书记员们有种付出就有回报的劳有所获的幸福感,从而吃下“定心丸”;二有“你追我赶,争优创先”的上进感。由于对书记员实行考核上岗,按照技能测试成绩、业务考试成绩与平时表现,将书记员分为一、二、三档,并采取业务培训和庭审录入技能大练兵、大比武活动,无疑将促成书记员们不仅要干而且要干好的“你追我赶争上游”的氛围;三有“岗位光荣,活出尊严”的荣耀感。对书记员实行星级评定,挂牌上岗,从此改变了过去书记员在法院“低人一等”现象。而今只要干得好就能成为“高星级”档次的书记员。小小星牌,不仅让他们活出人生价值,更使他们有种当书记员同样有所作为的荣耀感。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曾经强调:“各级人民法院要以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为契机,找准三项重点工作与人民法院工作的结合点,全面加强审判执行工作和自身建设。”打铁先得自身硬。推动三项重点工作,抓好法院的自身建设乃重中之重。为此,我们要“眼睛向内”苦练内功,加强科学管理,整合队伍资源,挖掘内部潜力,充分发挥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坚持以改革为动力,找准队伍建设的薄弱环节,下大力气加以改进,人民法院的各项工作才能有声有色,再创佳绩。